2025中国家电消费趋势解读二:绿色低碳深入人心


  3月22日,“2025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仪式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AWE2025展会现场举行。启动仪式上,《2025中国家电消费趋势白皮书》正式发布。该白皮书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组织编写,揭示了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和科技创新的双重推动下家电消费趋势。

  《白皮书》将当下中国家电消费的重要变革归纳提炼为六大趋势,其中第二大趋势是绿色低碳、深入人心。

2025中国家电消费趋势解读二:绿色低碳深入人心(图1)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在发布《白皮书》时指出,中国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引导下,绿色家电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消费者在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国家政策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下,中国家电消费正加速向绿色低碳化、智能融合化方向转型。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能效1级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90%,废旧家电回收量同比增长14.83%,消费升级与环保理念的协同效应显著。消费者决策逻辑已从“关注能效等级”转向“管理碳足迹”,绿色智能家电成为市场主流。

  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效降低了高能效产品的消费门槛,推动节能、智能家电快速普及。政策不仅激发消费潜力,还加速完善回收体系,形成“经济激励-认知升级-行为转化”的良性循环。消费者群体中,价格敏感型用户更易接受高性价比节能产品,品质升级型用户则青睐绿色技术赋能的智能家电,环保理念先行者则主动选择低碳产品,共同推动市场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2025中国家电消费趋势解读二:绿色低碳深入人心(图2)

  在节能消费潮的推动下,家电行业节能技术进一步升级。尤其是在使用 AI 技术实现节能方面,彩神官方 已从早期单一功能优化,演变为覆盖全场景的能效管理体系。技术迭代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动态自适应控制,二是多设备协同调度,三是用户行为深度学习。

  如海信空调通过1200多个环境传感器构建动态调控模型,实现36%的节能效率提升;卡萨帝冰箱依托智能控电系统,动态调节制冷功率,保持能效1级标准。华为鸿蒙智家系统通过毫米波技术绘制全屋能耗热力图,自动切断无效能耗设备。用户行为学习技术进一步优化节能效果,如格力中央空调通过感知人体活动自动切换低功耗模式,夜间能耗降低35%;三星衣物护理机基于使用数据智能调整护理周期,节电21%。

2025中国家电消费趋势解读二:绿色低碳深入人心(图3)

  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技术与家电深度融合,催生“光储直柔”等创新模式。格力、海信等企业推出的光伏空调和储能系统,可通过家庭能源管理平台智能调度太阳能发电与家电用电。AWE2025展会上,三联供热泵空调、光伏热水器等产品成为焦点,家电正从耗电终端转型为能源管理节点。未来,家庭能源自循环系统将整合更多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2025中国家电消费趋势解读二:绿色低碳深入人心(图4)

  随着消费理念持续提升,减少资源浪费正逐渐深入人心。消费理念深层次的变化, 也让家电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环保责任感和生活方式升级满足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如格力“冷静王+”空调通过双效优化技术,APF值达4.56,远超国标1级水平。

2025中国家电消费趋势解读二:绿色低碳深入人心(图5)

  在减少食材浪费领域,海尔磁控冻鲜技术通过磁场分解食材分子团,延长保鲜周期并提升鲜味留存率,推动冰箱行业技术革新。AI视觉传感技术则助力冰箱智能管理食材,减少浪费。节水方面,博世洗碗机单次耗水量仅为手洗的1/8,年节水量最高达22000升;零冷水燃气热水器通过AI预混水温,减少水资源浪费。

2025中国家电消费趋势解读二:绿色低碳深入人心(图6)

  在家电产品的绿色低碳进程中,环保材料与工艺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 众多家电企业积极践行绿色理念,采用各类环保材料,为消费者带来更环保的产品体验。

  如R290天然制冷剂在空调、冷柜等领域广泛应用,兼顾性能与环保;可回收塑料制成的冰箱、洗衣机外壳,降低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免喷涂工艺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同时提升产品外观质感。此外,无害材料应用逐步成为消费者选购家电的重要考量。

2025中国家电消费趋势解读二:绿色低碳深入人心(图7)

  当前,中国家电行业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与理念升级,构建绿色消费新生态。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低碳转型提供了“中国样本”。

【厨卫电器】厨卫电器资讯_行情-潮流家电网
上一篇 2025年04月01日
突破传统引领未来:万和电气YL53燃气热水器问鼎AWE艾普兰
下一篇 2025年04月03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aishen-service@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